在蒙古南戈壁,力拓集团(Rio Tinto)经营的奥尤陶勒盖铜矿(Oyu Tolgoi,以下简称 OT)每天都在和看不见的风险赛跑。自2013年开始生产运营以来,这座全球领先的铜矿始终在露天与地下两条战线上推进生产,超过一万名员工与海克斯康的多项数字技术并肩作战:从矿山规划软件到矿石粒度监测系统、再到边坡监测雷达,数字化早已扎根在这里。然而,真正促使OT按下“安全升级键”的,是一个行业长久存在的痛点——车辆交互风险。
在全球矿业的统计里,车辆运输与移动设备事故始终高居致死与高潜在风险事件前列;ICMM(国际采矿与金属理事会)与MSHA(联邦矿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)的年报一次次地提醒从业者,车与车、人与车之间的每一次擦肩都可能演变为事故。EMESRT(地球工程设备安全圆桌会议)也将“车辆交互”列为重点议题,明确了临近与碰撞避免系统的性能期望。对体量庞大、工况复杂的OT来说,尘土、弱光、夜班与极端天气构成了现实难题——多家服务商与不同品牌设备在同一空间协同,任何信息不对称都会放大风险。正因如此,力拓与OT把目光投向了海克斯康智慧矿山的车辆防碰撞系统CAS。
OT矿山支持主管Khorolsuren(Khoggy)Ganzorig回忆决策时说:“力拓与OT有一个宏大的目标——消除与车辆交互相关的致命事故。为此,我们寻找能真正助力这段生产环节的系统。海克斯康的产品研发不仅紧跟技术趋势,更把行业趋势与用户需求一起纳入产品研发之中。”CAS之所以被选中,是因为它能为车辆、设备与人员提供360°非视距态势感知,即便在雪、雨、雾与沙尘中也能“看见”彼此。如今,全球已有100多个露天与地下矿山部署了超过6.5万台CAS设备,构成行业最大的装机群。这份规模背后,折射的是CAS产品的成熟度与可复制性。
项目落地的过程同样讲究方法与节奏。OT项目经理Munkhsukh(Muugii)Bayar介绍,矿山将部署目标对准EMESRT第7与第8级,也就是先实现“碰撞感知”,再走向“碰撞规避”。“目前已有两百多台设备安装了海克斯康CAS;随着系统上线,我们已经对一千余名员工完成培训。来自一线司机的正向反馈在增多,大家把CAS视作一件‘支持型工具’,让日常工作更安全。”技术从“看得到”到“用得好”,靠的不只是一套硬件,更是一套与人协同的工作方式。
选择技术,也是在选择伙伴。海克斯康智慧矿山的常驻团队为OT及更广泛的本地矿业生态圈提供本地化服务与长期支持。对OT而言,这份承诺不止于一次部署或一个项目,而是以能力迭代与组织共建为目标的长期协作;对当地的矿业而言,这种可持续的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,将把“安全、效率与可持续”变成可复制的经验。
矿山的每一寸前进都关乎客户。OT与海克斯康的合作,正是把技术与客户的需求放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——让司机先“看见彼此”,再“避开彼此”,最终把“零伤害”的愿景从口号变成流程,从流程变成习惯。海克斯康将与客户携手共进,用可信的伙伴关系与成熟技术,在安全、成本、生产力与可持续之间找到最优解。对OT而言,这场以CAS为起点的安全升级,已不再是一个项目,而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运营方式。